首页/师资队伍 / 专职教师

专职教师

楚江亭

教授博士生导师
教育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
研究领域:教育战略与学校规划、课程开发与教师教育社会及个体认知、科学知识与课程、校长及教师培训、教育社会学
电话:010-58802766
E-mail: cjt2000b@sohu.com
地址:新街口外大街19号(100875),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,英东楼553

基本信息

楚江亭,男,1964年生,河南省洛阳市人,教授、教育学博士、博士生导师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分党委副书记,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特色发展与实验研究中心主任。担任《教育发展战略》、《教育社会学》、《教育管理学》、《教育学原理》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80多篇,出版专著3部,合著、合译、主编书目16部,主持与参加国际、国家及有关部委项目、课题等20多项。几年来,多次被有关省、市、县教育(厅)局邀请为局长培训、校长培训、教师培训等做学术报告。主要兼职: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有关项目中方特聘专家;中、英甘肃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中方特聘专家;教育部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等。

 

教育背景

2000.9-2003.7 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 攻读教育学博士

1997.9-2000.7  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原理 攻读教育学硕士

1981.9-1984.7  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 攻读理学学士


工作经历

1984.9-1995.7     洛阳师范学院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

2003.9至今        国家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、教育部华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、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工作,国家985工程团队研究人员、副研究员。


社会任职

联合国儿童基金会——教育部有关项目中方特聘专家

中、英甘肃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中方特聘专家

国家教育部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

中华女子学院客座教授

《教师教育研究》兼职编辑

中国教育科研网特聘专家

 

获奖情况

在洛阳师范学院工作期间,多次获得校级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先进工作者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”。

在西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期间,两次获得校级“优秀研究生”奖,一次校级“优秀毕业生”奖。

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期间,两次获得校级“优秀博士研究生”奖,一次校级“优秀博士毕业生”奖。

2005—2006学年获得校级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”;

2006—2007学年获得校级“优秀共产党员”;

2007—2008获得校级“学生工作先进个人”、北京市“学生工作先进个人”; 2008—2009学年获得校级“优秀共产党员”,校级“优秀研究生教学奖”;

2010年4月,其指导的教育硕士岳军祥的论文,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。 

 

教学工作

(1)为硕士、博士研究生讲授的主要课程:《学校发展战略研究》、《教育管理学》、《教育学原理》、《教育社会学》等;

(2)深受教育局长、中小学校长、教师、研究生等欢迎的培训专题:《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》、《一流学校是怎样诞生的?》、《今日我们如何做局长?》、《认知镜像与校长管理决策》、《学校发展规划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》、《改变自我、拒绝平庸——如何塑造自己的成功人生》、《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——TIDR的深层释义及启示》、《学校战略管理——参与、互动、多步式SIDR模式演练》、《优秀教师成长之路》、《后殖民视野中的中国教育》、《特色学校创建的多元文化解析》、《文化、影视与教育——今日的中国教育该走向何方?》等。 


科研项目

1、世界银行亚欧信托基金项目:“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专题”研究;

2、教育部项目:2000——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;

3、劳动人事部项目:留学归国人员政策和工作问题研究;

4、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、教育部重点课题:“导学—自学—答疑”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;

5、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、国家重点课题:中国“做中学”科学教育实验

6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:“公民科学素养标准制订”项目

7、北京师范大学—崇文区教委项目:崇文区骨干校长专业发展项目

8、教育部项目: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开发项目

9、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、教育部重点课题: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

10、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项目:“中国教育蓝皮书”项目

11、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项目:“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与设计”项目

12、北京市“十一五”教育科学规划项目:特色学校创建理论、模式及方法研究

13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战略管理与特色形成的理论、模式及方法

14、教育部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: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项目

15、北师大管理干部基金项目:SDP与研究生事务管理创新研究;

16、香港科技大学、北京大学等15所大学组成的联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“社会建构视野中的科学课程透视”。

 

学术成果

著作:

1、专著:《真理的终结——科学课程的社会学释义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

2、合著:《中国教育蓝皮书》(2003年),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

3、合著:《2000——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

4、合译:[英]迈克尔?杨著:《未来的课程》,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

5、合著: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》(校长读本)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0年7月;

6、专著:《教育人本论》,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。

7.教育人本:实践、理念与制度构建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03

8. 主编:名家的儿童观,华东师大出版社,2015.10

9.中学生领导力:理念、实践、案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6

论文:

1、《风险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省思》,《人文杂志》,2010年第1期;

2、《科学内涵的解读与科学教育创新》,《教育研究》,2010年第3期;

3、《“十二?五”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新思路》,《人民教育》2009年第24期;

4、《风险社会与教师自我认同危机》,《教师教育研究》2009年第1期;

5、《论特色学校创建中的公共关系管理》,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9年第1期;

6、《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研究》,《中国教育学刊》2009年第8期;

7、《公众有效参与规划纲要制定还需制度保障》,《当代教育论坛》,2009年第9期;

8、《学校发展规划:内涵、特征及模式转变》,《教育研究》,2008年第2期;

9、《特色学校创建:概念辨析及模式重构》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08年第8期;

10、《意义在阐释中生成——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知识性质研究及启示》,《西北师大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8年第3期;

11、《高校战略定位:误区及纠正策略》,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8年第3期;

12、《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》,《江西教育》,2008年第10期;

13、《故事、理性、成长——关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叙事研究》,《福建教师》,2008年第4期;

14、《学校管理标准:构建及思考》,《教育科学研究》,2008年第11期;

15、《“文化自觉”与教师教育研究的价值选择》,《教师教育研究》,2007年第4期;

16、《科学知识的社会生成——当代国际学术界科学知识性质研究的新进展及启示》,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7年第1期;

17、《价值重构:语言编码视野下的地方课程开发》,《当代教育论坛》,2007年第8期;

18、《中小学发展规划模式转换》,《教育科学研究》,2007年第9期;

19、《“文化殖民”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》,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,2007年第8期;

20、《科学知识观与教师创新能力养成——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科学知识性质解析》,《教师教育研究》,2006年第6期;

21、《科学课程的认识内涵及实践论意义》,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6年第4期;

22、《关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》,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,2006年第5期;

23、《和谐社会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思考》,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6年第3期;

24、《自由的论坛、学术的摇篮》,《当代教育论坛》,2006年第3期;

25、《走向理解与宽容》,《教师教育研究》,2005年第4期

26、《后殖民主义研究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》,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5年第4期

27、《论高职院校的战略管理及特色形成》,《教育与职业》,2005年第5期

28、《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与作用》,《人民教育》,2005年第10期

29、《“个性化”教育就是要人人不同吗?》,《教育参考》,2005年第8期

30、《论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观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4年第3期

31、《试论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及其教育意义》,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,2004年第5期

32、《吸引和使用海外留学人员有关政策问题的思考》,《人口学刊》,2004年第2期

33、《关于建立我国职教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想》,《教育与职业》,2004年第3期

34、《科学知识观与职业教育改革》,《教育与职业》,2004年第21期

35、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初探》,《江苏高教》,2003年第1期

36、《课程:文化的价值选择》,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,2003年第5期

37、《构建我国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》,《中国教育学刊》2002年第2期

38、《关于建立我国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》,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2002年第4期

39、《论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及其教育意义》,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2002年第7期

40、《关于建立我国教育标准的思考》,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2002年第10期

41、《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》, 《上海教育科研》2002年第6期

42、《日韩两国中小学性教育比较》,《上海教育科研》2002年第11期

43、《试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三大主要类型》, 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2002年第4期

44、《应尽快建立我国教育发展指标》,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》,2002年第2期

45、《2000——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财经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》,《青年研究》,2001年第9期

46、《2000——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政法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》,《青年研究》,2001年第10期

47、《论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:尊重个性》,《天中学刊》,2000年第1期

48、《论现代德育的物质基础与科技基础》,《江苏高教》,2000年第1期

49、《对马克思综合技术教育原理的再认识》,《洛阳师范学院学报》,1999年第6期

40、《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》,《天中学刊》,1999年第4期。

51、《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与统一》,《教育探索》,1998年第4期。52、《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》,《甘肃教育》,1998年第7、8期合刊。

53、《为了学校、基于学校——在互动、参与、校本式中解读校长培训》,《中国教育报》,2004年2月24日。 

54.青春在这里闪光[N]. 中国新闻出版报,2011-09-09007.

55.校长应如何贯彻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[J].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(中教研究),2011,Z3:88-89.

56.制度保障:教师有效参与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[J]. 中小学校长,2011,12:39-41.

57.“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”实践之六 中小学生领导力培养[J]. 北京教育(普教),2012,12:46.

58.信任危机:大学生个体存在性焦虑的根源剖析[J].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2,03:145-149.

69.科学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[J]. 中国教育学刊,2012,12:6-9+19.

60.学校管理;风险社会的视角 ,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第 3 期

61.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是管理理念的更新,《教书育人》第 2 期

62.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第 4 期

63.深化大学生认同问题研究的有关思考,  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,第 5 期

64.问题与反思: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,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  ,2015.08.

65.风险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自杀意念问题研究, 首都师范大学学 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.01.

66.认知“镜像”与教育管理——拉康镜像理论解读及启示  ,教育理论与实践  ,2015.04

67.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教师管理制度建设,首都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6,01:127-131.